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巴铁不畏猜测与质疑始终“在路上”

发表于2016-09-09

火车出现之前只有马车,手机出现之前只有固定电话……最伟大的发明往往都是颠覆历史。就像现在,当我们的城市交通还在围绕公交、地铁、自驾或者打车展开的时候,巴铁已经悄然带来了颠覆。然而就像火车诞生之初饱受质疑一样,巴铁的问世也并非一帆风顺。

18世纪初,火车刚刚发明的时候,他还是曾是令人畏惧的一项新科技。当时的纽约州州长马丁?范布伦曾经说“在‘引擎’驱动下,列车车厢以每小时15英里的高速移动,除了危及乘客的生命外,它还发出巨大的声响轰隆隆地穿过乡村。上帝当然不会让人们以这样危险的速度旅行”。甚至有一些当时的物理学家还曾质疑人类身体能否承受15英里时速的运动。而火车的发明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最初的火车装着又大又重的蒸汽机,既要经常停下来添煤加水,又大量排出浓烟和蒸汽,而且还占了车上很大地方,装运不了多少货物。
1828年,期蒂芬逊和他的儿子共同制造了“火箭号”蒸汽机车,以每小时22千米的平均速度,牵引着10多吨的货物,顺利跑完了112.6千米的路程。而火车刚出世不久,跑得比较慢,一些本来就对火车冷眼相待的马车主,更加傲气起来,经常要跟火车比个高低,以显示他的马车跑得快。然而,扬扬得意地跑在火车前头的马车,却进一步促使人们对火车不断改进。最终,火车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关于火车的发展史让小编想到了在“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”中最具人气的巴铁。巴铁,简单说就是一种交通工具:它既具有地铁一样的大运力,还能像巴士一样在地面上运行。它的定位就是作为地铁和巴士等传统交通工具的补充。作为一种纯电动公交系统,巴铁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。据了解,普通公交大巴一般每年耗油21.6吨,会产生66吨左右的碳排放。但是,如果巴铁实现应用,采用电力驱动,能够每年减少七八百吨耗油,减少两千多吨碳排放,相信这对于治理环境污染会起到一定的作用。而巴铁的综合造价相对较低,效率还高,相信可以有效缓解主要交通干道的拥堵。
当然作为一项创新科技项目,巴铁还处在研发阶段,就像火车的发明一样,巴铁的研究发展也必将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。2016年8月2号,这个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、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"空中巴士"——巴铁1号模型试验车,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。然而这段试验却引来了网友许多质疑。质疑主要集中在“测试由既定的1公里缩减到300米,而且测试路段是纯直线段,没有转弯,没有信号灯,这是否能被称为是一次成熟的轨道交通测试”上。面对这样的质疑,巴铁技术人员的一段采访,可以作为很好的解答——事实上,动力、转弯、牵引等核心技术并非本次测试的目标,巴铁一号作为一辆实验模型车,此次测试的侧重点主要是巴铁的空间感以及人车路关系,即巴铁与乘客、行人之间的空间关系,巴铁与其他社会车辆之间的空间关系,巴铁与市政设施之间的空间关系。
当然,对于一辆车身宽度7.8米、高度4.8米的大型交通工具来说,对转弯问题的疑虑并不是从此测试才开始的。早在巴铁项目初期,就已经有大量关于路权分配和转弯的质疑了。小编认为,产生质疑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巴铁的设计缺乏了解。事实上从巴铁官网报道出来的信息来看,巴铁一般行驶在双向6条以上的道路上,可以既满足小轿车的通行,同时也满足公交车和超高车辆的通行,在交叉口可以通过优先信号设计,实现巴铁的不停车通行,保障公交优先,同时降低了对其他车辆在交叉口区域的干扰。此外,巴铁采用独立轮组,全轮驱动,每个轮子是可以独立运行的,每节车厢之间采用铰接大巴车一样的软性链接,能够实现最小45-50m的转弯半径,一般交叉口或者小尺寸交叉口经过改造,可以满足巴铁的转弯通行。
就像火车的发明发展一样,对于新科技、新事物的否定和质疑,在人类历史上很常见。从某种角度上讲,这种质疑是推动新型技术全面发展的一种动力,它是对该项新科技的安全性、实用性和经济与否等等方面的一种监督和促进,能确保新科技更安全、更有效的运用到人类日常生活中来。但是,在积极的关注与监督新型科技的同时,我们也不能让胆怯和缺乏了解去阻碍科技的创新发展。我们必须认识到,任何新科技的发展都要经历不断的失败,才能获得成功,只有积极、宽容和不气馁的态度,才能迎来科学技术更灿烂的未来!


上一页|1|
/1页